在战后迅速进入钢铁时代,究其原因,却是跟战争有关。
二战期间,大量军舰在香港及附近海域沉没。这些军舰的船体,由高质量钢铁制成,所以战后很多船只被打捞上来,送往拆解。一时间,拆船公司从葵涌到九龙湾,从观塘到将军澳遍布都是,有的厂家把废钢出口、卖到海外作钢铁原材料;有的则是直接卖给香港本地的工厂,用于制作商品。
到了五十年代,香港的拆船业务发展到顶峰,连美军,英军都将不要的战舰都送来香港进行拆卸销毁。
拆船业的发展,促成炼钢业,带动钢铁厂,到了六十年代初,香港拆船业旺盛发展,高峰期拆船公司高达两百家,而靠收集废铁谋生的人曾高达数千人,本地废铁大量出口东瀛等地。
此时香港有两家最大的钢铁厂,其中一家叫绍荣钢铁,老板乃是大名鼎鼎的香港“钢铁大王”庞鼎源,厂址位于香港西边的调景岭工业区。
另外一家叫捷和,乃是香港郑家四兄弟合伙经营,其中老大叫郑志忠,也是香港另外一名“钢铁大王”。
四十年代,李佳诚刚到香港的时候,捷和已经拥有四间军用器材厂,而他们跟李佳诚都是潮汕老乡,在生意上互帮互助,如今已经成为香港钢铁业的龙头,厂址则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