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因果的,他便起了小心思,但是业火又是一旦沾染,神魂据消的,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夺舍了一个凡人,将这凡人融入他一丝元神,修成分身,将他诸多因果孽缘转到他的分身上,同时引发业火,他既可了因果,又不沾焚魂之苦。”
泗夕有些不解,问道:“既然是因果,他夺舍别人这又怎么算呢?”
言泽点点头,“他的因果其实早已种下,转移的只是他本身的,他生生将他人炼化为分身本就是一桩因果,最终他形神俱灭。但他在临死前将这个办法记录下来,留了一个玉简,再后来,这个玉简被世俗界的一孟姓男子得到,他自己修炼无望,开始悉心教导自己的孩儿,直到自己的孩儿被选中为内门弟子,临走前把这个玉简给了他孩子,并叮嘱他在元婴期才可看,并且不得交于他人。可惜孩子拜师以后没有听从父亲的教诲,金丹期后就把玉简教给了自己师傅,想让师傅帮忙看看能否可行。而他的师傅看了之后召集了门派数位长老一同商议出一个办法。帮助这个弟子凝练分身,以一刚死之人作为容器,一来不沾因果,二来凝练时比较容易,终于让他们成功了,后来这个分身去了世俗界,以各种身份在那呆了千年之久。直到这个弟子修为达到大乘期,了因果时。直到三年一度的弟子选拔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