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十三年才发生。
因为没有棉花实物,大唐的百姓自然也就不可能懂得如何处理、纺织棉花了。
那些把棉花从西域千里迢迢带到大唐长安的胡商,以为能大赚一笔,但实际上算上路费最多就是个勉强保本。利润不高,商人自然就渐渐不愿意带了。
原始的棉花,大唐的汉人根本不会处理。
别说可以棉花被,弹棉花被也是要技术的,不是随便往被套里塞棉花就可以了。所以单纯的带棉花过来又有什么用?没有买方市场啊!
但现在鄮县就不一样了,去年跨年那时,林婉婉就从现代弄了改良版的黄道婆纺织机一整套、轧棉的搅车一整套,对于棉花的去籽、纺线再织成布都有着巨大作用。
当初黄道婆带着技术回到乌泥泾,几年时间,「教他姓妇,不少倦,未几,被更乌泾,名天下,仰食者千余家」,可谓功德无量,是华夏纺织业的织女星、先棉神。
林婉婉如果也有黄道婆这样的高尚情操,免费教授鄮县所有的农妇,那她应该就能取代黄道婆,成为华夏的「织女星」。
黄道婆功绩那么大,得到了名流千古的待遇,民间的声望极高,死后受万民敬仰,可是活着时,朝廷对她并没有什么表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