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时值百里敦三年丁忧之中,老将军又是常年解甲归田的,家中无人在朝,那河间府里来谈亲事的媒婆,提的竟都是些五品以下的官家子弟,甚至豪绅富户之流。这让李氏颇为气闷。
好不容易两年前有一位刺史家的嫡子外貌家世人品都算不错,对方家也是真心求娶,为的是儿子一次偶遇后心心念念非百里柔不娶,那家也愿意成全了儿子的心愿,可李氏一打听,那公子却是个早早有了两个通房的。
李氏去听女儿的意思,百里柔当场就否了:“女儿宁肯请祖父在军中为女儿择一佳婿,绝不嫁左拥右抱的夫君!”
李氏默默无语地看了闺女半晌,扭头把这门亲事推了。
这种人女儿不嫁,她没意见,不过公爹啊,您把两个孙女儿宠成了这么两个小变态,这事儿真的好么?
连择婿这种事都理直气壮地由祖父给包了,这种“我有祖父我怕谁”的豪气,乖女,你不觉得你太像你妹么?
折腾了这么一番之后,那两年李氏给女儿寻摸亲事的心思也淡了。一是文臣和富户家中真的是极少有既无通房、又能保证今后不纳妾、各方面又能看的过眼的好男儿,不如到武将中好生择选。二是眼看再等等百里敦的三年丁忧就该结束了,到时候百里敦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