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人看来,是出身正统的读书人。
而且杨家在当地名声不错,修桥铺路扶弱济老,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
“昨日拜访老师!”杨荣开口道,“我虽经学好,但今科皇上看重的却是策论!”
“策论?”崔书生一愣,“论什么?”
“自然是国计民生!”杨荣低声道,“策论乃实学,非我所长。”
“杨大哥何必妄自菲薄!”崔书生再笑道,“非你所长,别人也未见得擅长!”说着,忽然大笑起来,“就刚才那两个吃大葱的呆子,他们可能连策论都没做过几篇!”
一番话,周围人都笑了起来。
杨荣也跟着笑笑,“不过,老师却说京中有个举子,极擅长策论。而且”说着,顿了顿,“这次殿试,十有八九是名列前茅!”
“谁呀?”崔书生想想,“小弟认识吗?”
“你应当是不认识!”杨荣低声道,“那人也姓杨,名士奇!”
“啊也,是他呀!”崔书生一拍脑门,“我虽不认识他,却听说过!”说着,笑起来,“他哪能和大哥您比。”说到此处,又笑道,“大哥可知此人眼下何处?”
“这倒不曾耳闻!”杨荣道。
“他是曹国公李家的西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