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在新民晚报上给你做一个连载、追踪报道,还原您从木匠到老总的奋斗历程,希望您能配合。这毕竟是双赢的一件事……”
说到这里,吴远好整以暇地道:“梁记者,你有没有想过?今年上头刚对私企重拳出击过,媒体也是铺天盖地地批判说私企都是投机倒把。你这时候把我的经历写的再好,其实也只是在美化一个私企老板。”
梁洛不由一怔。
这个问题,她的确没想过。
一直以来,上海的舆论环境都相对宽松。
加上她刚尝到了独家报道健美裤和芙蓉衣巷的甜头,所以只看到了这件事的新闻点,却没注意到风险。
送走梁洛,赵果忍不住好奇问:“老板,其实梁记者对你的追踪报道,对家具厂来说是好事吧?”
吴远点点头:“好事是好事,但时机还不成熟。等到时机成熟,她还会来找我的。”
回到县城招待所。
梁洛立马给主编打了个电话。
电话里主编听了这个问题,也谨慎道:“吴老板说得对,这事的确得慎重,你先回来。”
梁洛挂了电话,也不由后怕。
自己一个新闻记者的敏感度,竟然不如个木匠。
无怪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