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的嘎嘎,不过村里的孩子都挺喜欢玩的,大概是因为嘎嘎玩起来很方便又经济吧。
小丫蛋儿们没有男孩子那么爱出去疯,冬天的时候大多选择呆在家里,猫冬是东北人的一大特色。当然,呆在家里很闷啊,大人小孩都闷。所以大人会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打牌什么的,小丫蛋儿们就在一起玩嘎拉哈。
什么是嘎拉哈呢,这个名称是满语音译过来的,是羊的后腿膝盖骨,学名羊拐。羊拐应该是东北的小丫蛋儿们最心仪的冬日玩具了,没有之一。一副嘎拉哈需要四个羊膝盖骨,所以凑成一副嘎拉哈起码得是两只羊。八十年代的牛羊肉不比后来那么充足,所以嘎拉哈也就成了挺稀罕的物件了。
一副嘎拉哈还得配合一个沙包才能玩,沙包是用六块正方形的布缝成一个正方体,里面可以装上玉米粒或者豆子。
玩的时候需要手,眼,脑,协调配合,所以笨人还真玩不了这个游戏,反应慢的妥妥儿得当炮灰。
嘎拉哈有四个面是有名字的,面积最大的两个面,一面凹进去的,叫做坑儿;另外一面是鼓起来的,叫肚儿;侧面像耳朵的,叫轮儿;什么都不像的另一侧叫真儿。游戏的过程就是在抛起沙包后在沙包下落的过程中,把四个嘎拉哈依次翻到坑儿,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