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经常被同学瞧不起。挨欺负是常有的事。
但是郑板桥学习特别好,吟诗作对不在话下。有一段时间,正好是先生教授作诗的规范,这帮家中富裕的同学就相互攀比起来,因为他们经常有机会跟家人参加诗会,见识得多,学得也多。
同学们在屋子吵吵嚷嚷,然后矛头又对准郑板桥了,嘲讽他家穷,没机会学作诗,在课堂上学的这点估计他都弄不懂。
郑板桥被吵得烦了,就顺手指着刚烧开的水壶,做出了这首诗。同学们听出这是在讽刺自己,都羞愧至极。
第二个版本说的是郑板桥在潍县当官时兴办教育,县里有一家私塾,多是有钱人子弟,只有一个穷学生,他们就经常合起伙来欺负这个穷学生。
郑板桥得知后,决定去教训教训这些有钱人家的子弟。
正好,这年过元宵节时,私塾先生来请郑板桥给出个灯谜,回去让学生们学习学习。
郑板桥想了想,就在灯笼上写了一首诗:嘴尖肚大柄儿高,烟熏火燎闹噪噪。量小岂能容大物,二三寸水起波涛。
郑板桥还定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人都可以猜,但猜错的要罚一两银子,谁猜对了,就把银子都给谁。
那些富家子弟仗着家里有钱,个个踊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