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后半个月,村里的事情忙活完了,粮食上交,村里也有了闲人,杨大壮就开始召集人,将建立学校的事情说出来。
有杨太爷坐镇,加上这事对他们孩子来说都是一条出路,村里人大都同意。
就是不同意的,有杨太爷这权威、地位的存在,也不敢多说。
而且众人也听说了,这事是杨小涛提出的,为此还拿出五百块钱,这绝对是一笔巨款啊。
人家能够为了村子付出这么多,他们这些享受实惠的哪还有脸拒绝?
于是,杨家庄众人有力的出力,没多久就将破窑收拾起来,一根根梁木从家里搬出来,沙土瓦砖也去镇上买来,在一所瓦工的努力下,三间房子的地基打好。
而后又是买玻璃,做窗户,做门……
村子里的木匠也活动起来,家里每天都是锯子斧头的声音,来帮忙的人络绎不绝。
一张张长木桌子快速做好,然后又是凳子椅子的,堆在一起,就等学校盖好搬进去。
杨家庄这样大的动作,周围村子也都打听清楚,在知道是办学校后,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他们这些村子可没有那份能力办学校,这里面不仅需要物资上的支持,还得有老师。
而且,这年头在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