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讲清楚,虽然是参考了木工、电工的方式,却也不敢打包票没问题。
几人略一思考,觉得还是干。
不干,吃不饱。
干了,说不定是条门路。
杨小涛见此,便定下此事。
其实,杨小涛更想搞一份合同,让众人签名摁手印,这样还正式一些。
但转念一想,他们都是革命工人,这合同一出,那不就是成了雇佣关系了?
搞不好会出人命的。
所以,杨小涛只能用这种情谊的关系将几人聚在一起,至于他们会不会中途退出,谁也不敢保证。
好在这个时代人们将信誉看的很重,只要不是四合院里的那帮禽兽,这点信心杨小涛还是有的。
确定入伙,杨小涛便准备制造计划。
将几份图纸分别发给几人,每个人负责暖气炉的一部分,每个人只需要打造出手头的零件就行。
这就是杨小涛的暖气炉流水线。
当然,为了统一性,杨小涛对数据的要求跟严格。
钳工加工零件自然不说,就是对刘国刚三人的要求也是如此,不仅要符合尺寸规格,用料上还要严格把关。
几人都不是投机取巧的人,知道杨小涛的要求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