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新一轮的投资了,届时也将物色几个去冲击奖项的剧本。
实际上,不说百分之百吧,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电影拍出来并非只是为了得奖。
你要知道,一部电影的背后有资金的投入和计算,什么奖都不能弥补拍摄所花费的巨额金钱,即使这部电影与现在的商业大片的花费比起来并不算多,但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市场回报”仍然是电影人最为关心的一件事。
然而现实是,许多观众对于华语片在国际上拿奖一边叫好,却在真正上映的时候怀抱着“敬而远之”的心态,认为在这些电影大多数是“猎奇之作”、“为拿奖而拍”、“太艺术看不懂”。
拿《青红》来举例,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得了评委会奖,也得到了媒体的热捧,但观众却是兴趣缺缺,总票房只有400万,连成本的三分之一都收不回来。
还有,之前看在姜纹面子上,给徐静雷自导自演的那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投了200万。
结果呢?
是在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拿到了最佳导演奖和金贝壳奖,但票房只有700万。
高达2000万的拍摄成本,得6000万票房才能收回来,可以想象一众投资方血亏成什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