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很多人会感到好奇。
兰亭集序为什么会被称之为天下第一?
它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它能在书法史上获得如此崇高的地位?甚至达到流芳千古的地位?
想要解开这些疑惑,就不得不先了解一下这副作品到底是怎么来的。
…
公元353年,农历3月初3。
在这一天,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中,召集了一波当时的名士,搞了一场风雅集会。
而这种雅集则有个说法,叫做“流觞曲水”。
也就是大家散坐在曲折的流水两旁,然后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水中,让它顺流而下。
羽觞飘到了谁的面前停下,谁就要赋诗一首。
而若是吟不出来诗,那就得罚酒三杯!
参与这场集会的共有四十人,他们写了三十七首诗,最终编成了一部诗集。
而最后,大家公推德高望重的王羲之为诗集做序。
这篇序也被称之为《兰亭集序》。
这篇文章中记录了在“崇山峻岭和茂林修竹”之间,兰亭的山水之美,以及友人雅集的欢乐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