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巧合?
海托银行于1982年3月知道叶桩龄不能还债,但害怕引起审计师和总督府的关注,银行董事长黄长赞与叶桩龄一起做假账掩饰银行的亏损。
历史上,此事一直被掩盖3年有余。
1982年起,大来财务、恒隆银行以及嘉年地产等与海外信托银行有密切关系的公司相继破产或被接管,海托银行的困难迅速表明化,被迫大举出售资产。
1984年11月,海托将收购仅两年的华人银行出售,并计划再一售香江工商银行。
1985年6月6日,总督府突然宣布,海外信行因“无法偿还债务”停业两天。
之后,总督府宣布接管海托银行。
支票轮事件由此曝光。
由于利息及汇率的变动,支票轮导致的坏账已经达到9000万美元(约7亿港元)。
总督府接管海托之后,共动用40亿元的外汇基金使其得以继续运作。
海托共计查出亏损高达31亿元,看来海托银行的亏损不仅限于支票轮事件。
总督府苦心经营8年之后,将海托银行以44.57亿元的价格卖给国浩集团。
海托附属的香江工商银行也随海托一同被政府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