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理,本官替谁说话。”
“荒谬!”
“是否荒谬,稍后再议。别急着一味否认山河书院,至少他们使用的书籍,教材,值得国子监借鉴。”
“呵呵!”
“门开了,快挤啊!”
一声大吼,所有人都朝里面书局里面挤。
“不要挤,不要挤,所有人都有。”
“破坏秩序者,文青书局概不接待。全都排好队,都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买书,规矩都忘了吗?”
渐渐的,拥挤在一起的人排起了长队。
“哈哈哈,我买到了,买到了。不能做杨先生的学生,能买到杨先生的书籍也值得了。”
买到书籍的学子,兴奋得仰天大笑。
“杨元庆何德何能?”国子监的人语气酸酸地说道。
他们在国子监教书多年,都不曾受到如此追捧。
“他有何能耐,买一本他的书不就知道了。”
“谁知道那书到底是不是他写的。”
“是不是他的写的,总能从文字里面看出蛛丝马迹。”
“赵大人说的是。人会改变,文字可不会改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字风格,杨元庆也有他鲜明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