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直来到杨家庄找张憨儿。
后者并没有在田里上分,因为他在生产队的供销社任职,当一名售货员。
生产队的供销社,其实就是一个小卖部罢了。
很多时候,只需要张憨儿一人就可以忙活开了。
生产队里有很多人都需要购买一些日常用品,比如针线、醋、酱油等等。
公社建立之后,供销社也没有撤离,针线、布匹之类的东西,还是需要问上一级供销社申请的。
所以,张憨儿就从所谓的售货员,变成了现在的搬运工。
只不过,名字没变,工作方式等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反而因为工作量变小,张憨儿更加悠闲了。
“同志您好,我来找一位叫张憨儿的同志,请问您知道他家怎么走么?”
来到供销社,好吧,小卖部这边,许多年明知故问地说道。
只见眼前的小卖部,木制货架上,摆放了寥寥几件货物。
还有几个摆在地上的小罐子,上面写了盐、糖等几个大字,让人一看就明白那是什么东西。
只不过,这里可是杨家庄,写字给谁看呢?
农村大部分都是文盲,或者说扫盲班毕业生,就没几个人认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