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几年的郡守之作,少几分儿女情长就好了。」
周大人心说,自从到了边郡,哪有闲情逸致写文章,读古籍。
这就是我这几日为夫人作词,作赋,捡起来的那点东西,唯独没想到,先生竟然说有所进步。
人家周大人思维够散发,心说,是不是当初夫人,若是让他每天做一首诗通关的话,是不是自己也有望发展为才子。
周大人到这个岁数,进士都考过了之后,才悟出来点东西,所谓天生慧根,或许有人逼迫一下的话,多少能激发出来点才华的。
先生:「怎么,还有差事惦记着,文章放在这里就好,你去忙吧。」
周澜不太好意思的,从先生手里拿过文章:「咳咳,这个,这个,弟子还要斟酌一二。」
然后人家就拿走了,再厚的脸皮,也不敢同先生说,弟子这玩意是给夫人写的,攒起来,以后没准出书呢。
先生那真是欣喜于大弟子的进步了,没看出来大弟子的脸色变化。
不过师徒到是讨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回京的问题。
自家弟子若是专心搞学问的话,先生还是乐意看到的,毕竟是大弟子,在边郡这几年,周澜的辛苦,先生那是看到了的。
其中的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