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渔工都兴奋地叫好,用简易抄杆七手八脚地把渔获抄上。虽然那是一条不值钱的赤鲤,但是六七斤重的它也能卖数十个角子了,同时也证明了搬筝的效果。
随后,又在王守哲亲自指点下,王定海对搬筝进一步改进,装上了倒杆,配重等物。
原理十分简单,就是地球上的跷跷板。不过这个跷跷板是个三角形,两个顶端用缆绳连起,在跷跷板的另外一头配置好合适的配重,只要轻轻施加压力,就能将另外一头的搬筝和网片以跷跷板的形式提出水面。
这一弄,又是两个时辰过去了,天都擦黑了才全部折腾好,但是大家伙儿的热情却是十分高涨。只要小半柱香时间,就能起网一次,而且还不费力。
当然,空网是不可能避免空网的。然而这个点儿天已擦黑,不少鱼类开始趁着夜色悄悄靠岸,沿着岸边寻觅食物,岸边的食物远远比大河中心要多。
“轰隆!”“哗啦!”
几次空网后,总会有一次爆响,中上一条大鱼什么的。偶尔还会一网两条,三条什么的。这把那些渔工和王定海兴奋坏了。
“守哲,发财了发财了。”举着火把的王定海狂喜地汇报,“刚才一个时辰起了三十网,跑了五条,中了九条大物,中小型渔获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