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同时,王守哲对左右两岸大片大片的沼泽地,也是颇有些想法。
老祖宗当年开荒农庄,自然是选择比较好开荒的地段开荒。例如水源充沛,地势平坦,地质肥沃,可扩展性强等等因素,如此可以将开荒成本降到比较低的程度。
随着一代代先人们对优势地段的占领并不断扩充,剩下未经开荒的土地,都是有种种不利因素在内。
例如两岸这些沼泽地带,地势偏低。一旦下雨,便会形成大规模的沼泽。哪怕到了旱季,也是坑坑洼洼,到处是烂泥塘。
想要将其化作农田,就得进行大规模的填土,将其整个地势垫高。哪怕是放在机械化时代,这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更遑论在这种生产力不发达的世界中。
但是现在平安镇比较安全的熟地中,已经很难再找出,比较容易开荒成良田的大面积土地了。要么去兼并自耕农的土地,要么就去挤压对头家族的生存空间。
因此,王守哲几次三番路过这两大片荒地时,总是会想着如何去开拓这片地方。
若是实行填泽之策的话,土从哪里来?如何运输?
此外,若是将两大片沼泽垫高,一旦到了雨季,这两块沼泽的蓄水能力就会消失。在水的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这部分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