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百年工程”也在迅速得以展开。
在此之前,家族每年冬季也会对部分河道进行清淤,淤泥用来填充进田地等。但是那时候的工作模式,都是以五人一船的方式进行。
一人驾船,四人用耙子清淤。然后开到目的地,再将淤泥卸走,然后再开船回去清淤……
听起来好像没啥问题,但实际上这种工作模式效率非常低。冬季小规模清淤,主要是利用农闲,效率低一点也就罢了。
但是浩大工程下,每节约一点人力,长久以往都是一笔巨大的节约。
在王守哲的授意下,清淤工都是清一色的壮劳力,以五人一组,一组人登上空船后,迅速用清淤耙将船装,然后换下一艘空船继续清淤。
而驾船者都是年纪略偏大一些,他们无需参与清淤,只需来回开船。到了目的地后,便有一组人专门卸船,一组人专门填土。
清空后,卸船者会在船内补充空的藤竹筐。驾船者立即将船驶回,进入下一轮作业。
经过一番尝试,调整,逐渐形成了一套流水线式作业。
清淤工所用的耙子很重,周围一圈都是铁条,尤其是刨口处更是打磨锋利的铁条,中间是较为致密的藤编空间,这活需要不少力气。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