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义以为上”,勾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战智湛连续多日泡在图书馆里,赌咒发誓要搞明白“义以为上”。功夫不负有心人,战智湛终于对“义以为上”有了初步的了解。
掌握了新的知识,自然就有了卖弄的冲动。当战智湛有一次去卓不凡家的暗室,和卓不凡聊起“义以为上”时,卓不凡先是愣了愣,随即说道:“是的!儒家明确提倡‘见得思义’、‘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放于利而行’,是提倡面对利益时首先要想到道德的要求,想到利益是否属于自己‘应当’得到的。也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反对见到利益就把道德置诸脑后,甚至把追求个人利益当作行事的基本准则。”
听了卓不凡的话,战智湛这才意识到自己对“义以为上”了解的肤浅。急忙虚心的问道:“不凡哥哥,这意思是不是说只要是合乎道德要求的、理当得到的利益,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取得?”
卓不凡笑了笑说道:“呵呵……对!就是孔子所说的‘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我理解,就是在动机上反对‘以义求利’,但在结果上可以接受‘因义得利’。也就是说,反对在主观动机方面假仁义之名而行谋利之实,但并不反对在客观效果上因为行义而得到正当的利益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