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圆其说!”战智湛怼了毕云涛一句,溜了一眼桌子上的报纸。原来是一份《辉煌日报》,在头版二条醒目的位置用三行题发表了一条消息,引题是《老农掏粪落池军民争相抢救》,主题是《西京医科大学学员张振华光荣献身》,副题是《学校授予他革命烈士、优秀党员称号,并追记一等功》。
这张《辉煌日报》不是新报纸,却是国内首次石破天惊的报道张振华烈士事迹的报纸。这篇消息辅导员柳老师早就组织同学们学过了。这篇消息的后面还配有题为《社会主义文明的赞歌》的编后语。不只是这张《辉煌日报》,这几天张振华烈士始终占据着《辉煌日报》重要版面最显著的位置,对烈士的报道几乎天天出现在一版,通讯、各地学习体会等等更是屡见不鲜,紧随烈士的名字,“献身”、“必然性”、“历史造就”一类的词汇就成了高频词了。
两位大学生相继为了救他人而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在时间上的确是巧合,但是身后在社会上引发的争论却都是那么强烈,那么发人深省。有人为之震撼,有人为之惋惜,也有人不以为然。围绕两位英雄的争论在公开的媒体上进行得并不热烈。在公开报道中,很难找到关于“大学生救掏大粪的、救幼儿值不值得”讨论的报道。在公开的媒体中,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