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大众们,希望《华民日报》能够把莫叶的面容刊登出来。
但是他们左盼右盼,结果等到的却是被精修过的莫叶和马克的谈话内容。
莫叶的面容没有谁知道,可正是因为这样,大家才把注意力集中在《我的自由梦想》上面,而不是莫叶本人。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种现象,那就是每一个人之后,同样受到莫叶不为名利的影响,而更加地觉得自己有必要为了平等自由出一分力,而不再是一个麻木的旁观者。
公车上,小偷当众伸向别人夸包的时候,无论是谁都不再事不关己,而是一起把小偷扭送公安局。
班马线上,闯红灯的人也是放慢了自己脚步。
街边,没有垃圾桶的地方,人们更愿意把手上的垃圾拿着,多走几步,轻放到垃圾桶里面。
炎炎的夏热,为扫地的大爷大妈送上一瓶冰镇可乐等等。
当人人都这样的时候,那些思想魔鬼将无处藏身。
虽然这种变化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努力,但为了让人名记莫叶,其他的一些思想家们就把最近的现象命名为“莫叶现象”!
而在两天之后,随着文章的继续发酵,更多的权威人士们看到,觉得这是当代的幸运,他们迅速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