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阵营中,很多的乐器也是许多年以前的外来品啊,比如琵琶、比如扬琴、比如唢呐等等。
真正源自于古中国本土的乐器,都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名字都是一个字,或者说可以只用一个字,比如琴、瑟、鼓、笙、埙、笛、箫、筝、钟等等。(不知道准不准确哈,反正是有这个说法的。)
这说明什么呢?
就用现在你所看到的最亮眼,引爆全场决定斗琴胜负的唢呐来举个例子。
唢呐也是公元3世纪从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的,并非我们首创的民族乐器,在古时候一样是个舶来品,在明朝还被认为是“胡人乐器”,使我中华“正音不在”!
现在我们看老祖宗以前的观点,感觉如何?是不是觉得我们的老祖宗太狭隘了?
艺术总是为了他的受众而存在的,尽管艺术的形式有大众的也有小众,但无论如何,失去了观众的艺术就会没落和消亡。
艺术形式和人有生老病死,生物种群代代繁衍生息,有兴有衰,生物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样,不合时宜者被淘汰,是一个自然规律,不为桀亡,不为尧存。
当唢呐流传进来也一样对我们当时的本土乐器发起冲击,我们的本土乐器跟不上,自然的就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