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她专门找了家境贫寒的书生抄书,就抄三百千这三本启蒙的书籍,抄来的书,到时候会发给学生一人一套,要的多,比直接去书铺买,又要便宜不少。
学堂束脩全免,吃住全免,还送三本启蒙书籍,但后续字认得差不多了,要开始写字这些的时候,纸笔便要自己买的,再接着往后读,要什么书籍抄还是买也是自己负责。
到那时,工人人人都在工厂里挣了不少工钱的了,日子好过起来,或也能供的上孩子的。
就算不供,那时孩子也认识不少字也能写了,找什么活计也比别人容易些,至少进城要去哪个铺子,不用再问别人,自己就能看着招牌找进去。
……
张大丫和邓二郎的事经周氏做媒人,已经定下了,九月里天气凉爽起来,便办喜酒。
不止他们,村里头又成了好几桩亲事,作坊里的工人十里八村连城里的都有,人多,圈子大,妇人们聚在一起的,少不了说些儿女亲事的,这亲事就说得广,合适的人多,相起来就更容易的。
周氏做了个媒,少不得又记挂到女儿五丫身上来。
五丫马上也是十六了,又拖了一年了,再晚也该说亲了吧。
这会儿开始相看,前前后后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