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珠镇虽不大,却是个极具仙灵古蕴之地。
传说上古时期这里原被叫做虎鼻山,昔日虎鼻山下洪水横流,大禹便带着民众在山的东北角警山开石,疏通河道。
洛水东流后,水位下降,这里便留下了几百里的大水湖,唤作蚌嘴湖。
渐渐,有人移居此处,或山坡上耕耘,或渔船里撒网,渐渐成一庄落,名叫蚌珠镇。
蚌珠镇三面环水,西隔九岭十八坡便是与东夷国边境相邻的南陵府,故在岐国立朝以来,为防范东夷的边境骚扰,在蚌嘴湖上设了数十万人的水军驻地。
而蚌珠镇另有一绝,便是盛产蚌珠。
早先,蚌珠镇的渔民并不以珠为贵,得了不错的蚌珠也大多拿到隔壁富庶的祥溪县做一些米粮或是牲畜交易。
几世累积下来,小小的蚌珠镇便发展成了蚌家县。
有了见识后,渔民们对蚌珠的价值有了更直接的认识,十户里头竟有七户从事捕珠采珠业。
前些年岐襄帝寿辰,蚌家县更是进贡了一座以32000颗珍珠编串而成的珠舍利宝幢。
此宝幢主体以楠木建成,高约3尺,分为须弥座、佛宫、刹三个部分。
其中须弥座呈八角,盘旋着一条满身缀满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