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弱补全处的明暗关系,以体现可识别与整体的关系。
这种手法近年来也开始的出现在东方的绢帛书画和敦煌壁画的修复过程中。
它的优点是能保证书画原迹不被损坏,缺点是会留下很明显的修复痕迹,就像一汪深蓝色的汪洋中出现了几滴浅蓝色的海水,让人一眼就能看上两者的不同。
最难的则是完全的无痕修复,尝试通过原汁原味的方式用颜料还原绘画本来的面目。
这样的方法相比前两者优点很明显,完全就是赋予了壁画了新生。
但是为什么这种方式采用的较少呢?
原因就是太难了。
要是做的不好,后期修复又会和原本的图画出现反反复复的色差,看上去就会像一个人脸上的的面霜没抹开一样。
所谓狗尾续貂,无外如是。
这幅壁画采用的就是最难的第三种工艺。
顾为经翻动着底稿上的签字,这幅壁画的直接负责人那一栏签的是曹轩的名字,这幅画是由曹老先生直接负责的。
此时,眼前的No.17号壁画的空白处已经完成了对于破碎修复胶土的填充,并且有人用精妙的手艺将断裂的墨线重新用画笔勾好修复了。
壁画裂缝处只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