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总是遵循一个不变的定律。
先谈打动自己,再谈打动观众。
无论是人物,建筑,哪怕画家仅仅是画最简单的天气,都唯有能震撼到画家自己的作品,才能震撼到观众。
一般人所看到的那些风光无限的美术名家,在自己作品上所倾注的情绪之深,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不仅画油画画的把自己耳朵割掉的梵高先生是如此。
莫奈也曾经在与友人的信件中写到,
他为了描绘巴黎的黄昏,酝酿创作晚霞风景时的情绪,站在河边揣摩天边的火烧云,一直揣摩到出现了妄想类精神疾病的症状。
“这些火烧云,好像燃烧的毯子一样压在我身上,我的全身灼热如火烧,必须要跳进塞纳河冰冷的河水中,才能熄灭我身上的灼痛。”
若问什么是呕心沥血的情感。
大概这种不疯魔,不成活的激情,就是所谓的呕心沥血吧。
曹老靠着半生的沉淀,见证过了世事风雨,精气神合一,这才能在《礼佛护法图》中,达到那么杰出的效果。
顾为经不是树懒先生,
他对文学的敏感性远不如画作,《小王子》的时候,依旧缺乏这种真正打动自己,震撼自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