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评论家,艺术策展人,或者陈生林这样的资深大收藏家,都可能能设计出良好的草稿。
但让非专业的画家去画底图就不可能了。
草稿考验的是设计,到了底图就开始考验画家真刀真枪的绘画功底。
底图不需要精妙繁杂的细节来填充画面,可画完底图,除了素描线条以外,造型结构、色彩搭配能力,这些作品最重要的要素,也全都实实在在的表现出来了。
就相当于这幅画已经到了初中毕业的年纪,眉眼五官都已经定型。
在底图最后一笔完成的那刻,这张画最后的观感也基本上就形成了。
钟无艳变不成夏迎春,夏迎春也变不成钟无艳。
艺术品又做不了整容手术。
只要执笔画家不变,成品观感顶多在一个范围内浮动,画面的上限和下限在哪里,能够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有些艺术品代理商和画廊的经纪人,去画室看完艺术家的半成品底图之后,大概以什么样的价格出售,市场预期如何,都已经可以开始给艺术家一个正式的报价收购合同了。
就因为底图是最后完成品的投影,
所以无论最终的成品有什么样的重大缺点,在画底图的时候,也全部都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