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受到影视剧和各种资讯的影响,认为八十年代举国上下都爱好文学,便以为八十年代在文学创作上是无比开放的,但实际上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可以说是命运多舛,曾经三度进入紧张状态。
有些文学杂志因为发表包括先锋在内的与传统存在区别的作品受到不少来自上面的严厉批评。
即便是如《收获》这种有着巴老坐镇的刊物,在1988年推出两期先锋文学专号后,也面临了改组编辑部的命运,折腾了整整半年时间,才转危为安。
那次的事故恰好是在风气紧张的时候,而林为民选在在83年初将马原和于华这两个具有先锋特色的作家推向台前的时机选的很好,国内的文坛仍旧处于开放的状态,连文协主办的《文艺报》都主动为林为民张目,可谓是天时地利。
而林为民今天在燕京师大的演讲,便是要把“人和”贯彻到底。
尽可能的将“先锋文学”的概念普及开来,让它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波折当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年代的大学生,朦胧诗如果没有这群大学生的狂热追捧,是绝对无法在短时间内在众多主流诗坛大佬打压的情况下便成为国内诗坛当中影响力最大的流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