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资金只能是来自民间。
一个搞文学的,跑到各个地方去找人化缘,跟人家说您给捐点钱,想也知道这件事的难度。
别看这几年全国的报刊杂志市场一片火热,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刊物诞生,但实际上一直能够活下去的文学刊物,不足百家。
这近百家文学刊物当中,几乎大半的稿件都是有名气的作家的作品,剩下版面才是那些文学爱好者和没有名气的作家要争夺的。
就比如林为民,他要发一篇稿子,任何一家出版社或者编辑部都是敞开了双臂欢迎。
再如谟言,在他毫无名气时,作品只能发在《莲池》这种地方。
《莲池》这份文学双月刊之所以叫《莲池》,是因为他们的编辑部是在临时借用的莲池公园管理处的一间房里。
一段时间后,《莲池》改名叫《创作》,再后来由于经费不足停办。
这就是如今全国大部分文学刊物的最终命运。
而在全国数以百万计的文学创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当中,名气大到让刊物欢迎的作家,不足千人。
别看这些人发一部作品可能就是几百上千,甚至是好几千块,但很多人往往都是一两年,又或者是好几年发一部作品,平均下来收入并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