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正文 第445章 形象工程
涉及国外现实生活的通俗文学,介绍流行的作家和作品。
    “打开窗口,了解世界”,这样的杂志定位让《译林》很快在国内的期刊界站稳了脚跟,并收获了数量众多的读者。
    到了88年,国家开始重视对外的舆论宣传,在这样的形式下,《译林》杂志因为有多年积累的国内外翻译资源,被出版署相中由《译林》编辑部扩展成了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最大的使命就是翻译中国文学作品出版到国外,向广大海外国家和地区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和文学作品。
    由编辑部变成出版社,译林上下压力都极大。
    创社时间短,出版资源少,经济实力薄弱,难题太多了。
    向上级部门申请出版物“走出去”的各种项目的资助和补贴也不见踪影,译林出版社只能自己想办法。
    经过多方论证和调研,译林出版社决定用几年时间陆续推出一套英文版的《中国现代文学文库》,经过省里出版总社的同意,译林出版社组织选题。
    本来是计划将鲁、巴、郭、老等几位现代文学巨匠的大师作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文库》的第一批作品,可这时又有人提出了意见。
    第一批大师当中,除了鲁迅之外,其他人的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