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避免失速。
但在陈念看来,这样的解决方案并不能算得上是最优方案。
哪怕最后飞控程序真的能达到预期目的,也是对H-20整体性能的限制。
他的脑子里已经有了一条更优质、更有效、也更节省时间的方案。
等离子发生器。
在他的印象里,国内第一次出现主动飞控等离子发生装置是在2013年。
那时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推出了无人版技术验证机紫电,通过一系列风洞试验,最终确定,无论是采用等离子体开环控制、还是压力反馈控制,试验机的最大升力系数可提高27%以上,失速迎角也可以向后推迟4°以上。
毫无疑问,这是对飞机空气动力学性能的重大提升,也是在当前技术环境下,对临界失控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
唯一的难点,就是等离子装置怎么造。
没有人知道。
但陈念知道。
他拿起电话,拨出了唐长红的号码。
电话接通之后,他立刻开口说道:
“唐总,你们刚拿过来的报告我看了。”
“是的,大部分问题都不算困难,但是我也注意到,有一些问题上,你们的解决方案不够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