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的技术尝试,它的成败,将决定后续技术发展路线的走向。
而结果如何.就拭目以待吧。
这是民发办的工作,而不是自己需要去操心的问题。
现在,自己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快地推动第一壁研发工作,从而赶在线圈部分建设完毕之前,拿出相应的技术文档来。
手头的源点还剩下1300点,第一壁的技术总共需要1100点,按照陈念的估算,这个数字至少要降低到800点左右,才能保证后续偏滤器、能量导出装置的稳定产出。
那么依据经验来看,新的火绒小组可能要花费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来进行研究,产出足够降低消耗、增加源点的成果。
这并不算容易。
毕竟,材料学领域与等离子体控制领域存在一个天然的差异,那就是前后成果之间的延续性相对较弱。
你不可能因为制造出了金属氢,就能顺理成章地制造出其他更多原理、结构完全不同的常温超导材料,因为虽然在形态和性质上相似,但两者的合成路径,甚至有可能是毫无关联的。
而具体到第一壁材料本身上,情况也基本相似。
目前,第一壁材料几个最有潜力的方向包括碳纳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