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上大部分消费级摄影设备,都能有所谓的“自适应”能力,可就是那几毫秒的明暗、色差,给人的感觉就要掉档……
细节,细节才是最烧钱的!
如果再考虑便携式、微型化,只瑞雯自带设备那个投入,就能秒杀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主播团队。
直播的每一秒,都是信用点燃烧的噼啪声。
包括那传闻中三个多小时的空镜头!
然后就是运镜。
有好设备不会用也是白搭。钟曼就不再考究审美了,也没必要。她只看最基础的表现——就算是直播,瑞雯“掌镜”的感觉仍然很稳、很到位,不管是和谁正面相对,始终都能照顾到个人隐私的问题,准确框住对方下颔到胸口这么一个相对狭小的区域。
给观众的感觉是,好像她的视线永远都是那个水平线上。可问题是,人的高矮不同、身体结构不同、行走坐卧的姿态不同,又哪有固定的“水平线”呢?
也许有人会说,瑞雯使用的是微型化、与人眼分享视角的“所见即所得”傻瓜式设备,想要限定视角,只要调整视线,再简单不过了。
呵呵,如果真有人这么说,钟曼会很乐意把“傻瓜”这个词儿拍到他脸上。
不管是什么样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