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远程操控的无人机,或能够自主判断游走的智能机械,代替人类进入高危险区域,也算是比较传统的侦察手段。
不过,这种方式受到的限制比较大,尤其是在地下空间,无线信号严重受限,带着电缆则移动受限。更不用说,在高度复杂、恶劣环境下,摄像头等感应仪器会变成摆设,有等于无。
同样的无人机、智能机器人,落到猫眼手里,就是另一回事儿了。在贴近物质层面的感应和干涉机制下,相对规范的机械结构,完全可以作为猫眼感知结构的延伸。
如此一来,机械这边获得了更准确的控制信号,操控者则获得了延长感知距离的中继站。有关信号的切换链接,只要在外接机芯上调整一下参数就好。
每一次调整,都会有一定的套路公式,用得熟了,感觉像是从野狐禅变成了名门大派。
罗南……嗯,万院长果然还是顶神秘的家伙。
当然,受限于复杂环境和熟练度,传输过来的信息并不总是直观的,精细度还有待商榷,需要指挥官做进一步的把握。
猫眼只做没感情的信号塔。
目前,战斗组的主要工作,还是开辟通向地下迷宫深处的前进甬道。对于动辄几公里深度的地下结构,完全把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