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同样有矛盾,但在面对西部秦国的战争中,往往相互支持,配合行动。
不要问为什么,在面对秦国问题上,大家都会不由自主的团结起来。
面对这样的局面,历代的秦王的决策不断在变化。
从秦孝公时期的中立楚韩、联合齐赵、削弱强魏。
到秦惠文王时期的连横弱楚。
再到秦昭襄王前期魏冉为丞相的蚕食诸侯、削弱三晋,后期范雎为丞相的远交近攻。
得益于历代秦君的披荆斩棘,给苏澈累积了深厚的家底,此刻出击,便是有着鲸吞天下之心。
第一个目标,便是一直左右横跳,实力又弱的韩国。
而韩国的第一个目标,则是韩国的南阳郡。
值得一提的是,在春秋时代,凡是位于山地以南、河流以北的地方都叫“阳”,南阳基本是一个像张三李四一样通用的名字。
所以,战国时有不止一个“南阳”,常常造成混淆。
晋国有一个南阳,大约在黄河以北,山西南部,后来被韩、魏、秦争夺。
楚国的南阳,差不多是现在的南阳。
齐国也有一个南阳,大约在泰山以南。
秦有一个南阳,韩也有一个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