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章 儒家之辩,民族概念!(求订阅)(10/11)
苏澈想了想说道:“先秦时期,孔子、孟子和荀子基于当时的情势,在早期夷夏观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夷夏问题的看法,即一方面强调夷夏之辨,严夷夏之防,讲尊王攘夷。”
“另一方面又主张以夏变夷,以“礼”分华夷,向往华夷一体、天下一家的大一统局面。”
苏澈说了一番关于“夷夏之辨”的情况,这都是老生常谈了,一旁的孔希路愣了一下,听了半天,愣是没听懂陛下到底想要说什么。
过了半晌,苏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就是图穷匕见了。
苏澈说:“可从先秦到现在,已经有无数年过去,咱认为这个说法得变一变了,不再是以“礼”分华夷,而是应该不局限于地域、族群与官民,只要有‘相同的神话’、‘共享的历史’、‘共同的文化’,便都是华夏族群。”
“只要我们有共同的过往,那就是相同的民族。”
孔希路听着苏澈这话,显然还没有意识到其中关键,下意识的点了点头:“陛下说得有道理。”
苏澈微微一笑,自顾自的说:“是啊,朕就是打算这么做的…”
历史上,朱元璋曾经说过:“蒙古人也是朕的子民。”
他把俘虏的蒙古女子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