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贺难将蒲明月摆了不止一道,在“将对将”这个层面上似乎控制住了局面,但“兵对兵”会有如何境况还真不好说。
道理确实很简单嘛,就是人少。
哥舒昊也好,阳洪也罢,带出来的人马都不算多,起初二人的目的不过就是想借着泰山王和平等王的余晖也捞个位置坐一坐,可谁又能想到最后居然会演变成一个外人干掉阎罗王、立起新山头的格局?所以本来还挺富裕的人手在经历一场大战之后便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而偏偏贺难一伙这些人手头上还是无兵马可用的,于是乎二人便也只得硬着头皮各自率队顶上,至少也得维持住一个“人数上不落太多下风”的场面出来。33
蒲明月方才的得意绝非空穴来风,他仔细调查过贺难一伙儿的主要信息,又沿途设置暗哨监视他们的行动路线,最终根据敌我双方各自优劣才决定将这“埋骨峪”作为打伏击的最佳场所。
此峪形同人的两排肋骨,山谷两侧的高地险峻陡峭,纵使轻功绝佳之人沿左右两侧峭壁攀登起来也煞是费力,占据上峰以高打低是个绝佳的方略。
那个魏溃据说有着远迈常人的军阵突围本领,冲锋陷阵如饮水,斩将搴旗似排遗,唯独轻功是其最大短板,那损耗最小的解决方法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