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咸鱼翻身守则(快穿) > 正文 分卷阅读21
    咸鱼翻身守则(快穿) 作者:三江月

    那里,由他老人家代为批红……”

    林思树一拍脑门想起来了,心说原主这个智障,为了图省事,连奏折都懒得朱批。

    呵呵,垃圾皇帝倒是很多,像原主这种自己把自己的权利架空的皇帝可还真是不多见。

    林思树怒火攻心,抄起桌上的砚台,恨不得往原主的额角上哐哐哐砸几下,把天灵盖撬开,看看里头装的到底是太平洋还是印度洋的海水!

    “去把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给朕叫来,朕有话要问。”

    小太监提心吊胆好一阵儿,本以为皇上手里的砚台要落到自己脑袋上呢,这下得了话,连忙应声,麻溜地出去了。

    林思树眼瞧着小太监出去,重重地把手里的砚台轻轻搁下,身子往后靠在了椅背上,深吸了一口气,。

    《礼记》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主这真是一样都没做到。

    除了投了个好胎,原主可以说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真是咸鱼本咸了。

    虽然她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不孕不育的问题,可是在其位、谋其政,她既然当了皇上,就不得不对国家大事负起责任。

    虽说老王爷要脸,看上去暂时没有篡权取代原主的野心,可是这种稳定可是建立在原主无子嗣的基础上的。

    毕竟,原主要是一辈子都生不出儿子,那皇位最终很有可能会落在老王的子孙头上。

    比起现在承担风险谋权篡位,老王爷当然是耐心等待原主耗空身体,然后皇权自然而然地就落在自己这一支了。

    到时候合理合法地扶自己的儿孙上位,岂不美哉。

    这种环境下,如果林思树真的给原主弄个孩子出来,难保不会刺激到老王爷。

    虽然子嗣还八字没一撇呢,但林思树也不得不未雨绸缪、早做打算。

    无论如何,她得在忠臣良将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地把权利从老王爷手里拿回来。

    一来是为皇子的健康成长扫清障碍,二来呢,是为了国家政局稳定,为了臣民安居乐业。

    至于老王爷,她总不好利用完就喊打喊杀,或许可以学学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那一套,来他个温柔一刀。

    第12章 朕不孕不育

    林思树之所以要叫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来御书房议事,倒也没有什么明确的议题,更多的是向世人表明立场。

    亲贤臣,远小人,总得拿出实际行动。

    好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皇上现在正在一点点地学好呢。

    当然,家事国事天下事,当皇帝的也不可能事事皆知。

    林思树这个初来乍到的皇帝自然更是抓瞎,求助于大臣是理所应当的。

    户部掌握国家财政大权。

    在现代,经济政策通常是财政政策搭配货币政策,两种政策协同作用,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热时降降温,在经济寒冬时雪中送炭。

    而眼下的大梁朝金融市场才仅仅有个雏形,更是没有中央银行这样的机构去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所以户部可以说是大权独揽,牢牢地掌握着大梁经济的命门。

    至于吏部,则是负责选拔人才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自明、妇孺皆知的。

    正因为如此,户部和吏部是林思树格外看重的。一个决定国家的经济,一个决定国家的未来。

    当然,这也是因为其他部门的业务林思树自己根本一窍不通,实在不好意思内行指导外行。

    相较之下,吏部和户部的业务,林思树作为一个现代人,显然已经有着更加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更加丰富的历史经验,所以多少能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去年西北两个省大旱,灾民食不果腹、饿殍遍地;再加上黄河决溢、内河泛滥,黄水无情,吞没的房屋农田数不胜数,灾民们颠沛流离,至今流离失所,再加上官员贪墨,说实话,臣都不知道去年是怎么过来的。”

    钱珍出身寒门,自然很能体会民间疾苦,说到激动处,一时间眼含热泪。

    林思树经历过失业,她知道身处困境的悲哀。

    即使在现代社会,普通人要生活,也要面对巨大的压力,披荆斩棘一路争抢才能换得一片立锥之地。

    更何况是人命贱如草芥的古代,弱者生存下去十分艰难,真不知道灾民们生活在何等水深火热的境地。

    林思树想到古装剧里平民衣不蔽体、备受摧残的模样,只觉得喉头发紧,端起茶盏一饮而尽。

    古代搞不了什么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只能防患于未然,至于已经受灾的地区,国家自然要掷重金进行灾后重建。

    “灾后重建不能仅仅靠户部和工部,张大人,你们吏部要严选官吏督查整个重建过程,防止有那黑心的玩意儿连救灾款项也贪昧了去!”

    张大人是新被提拔上来顶替李东的吏部尚书一职的。

    十年前,张大人因为不愿意为老王爷做事而被排挤,若不是钱珍保举,林思树根本想不起来大梁朝还有这么一号官员。

    张大人十年间历经坎坷,那些贪墨横行、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员他实在见得多了,因此很明白林思树的担忧。

    林思树眼珠一转,又道:“不光是赈灾,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