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是晶体管的尺寸,晶体管自然是越小越好。
越小意味着,同样面积下,可以容纳更多的晶体管,通过增加晶体管数量来提升性能。
除此之外,就是设计出更好的芯片。
目前来看,晶圆决定了晶体管的产量和成本,越大尺寸的晶圆,生产晶体管成本越低,产量也会越大。
另外,工艺制程,也就是在晶圆上蚀刻的尺度。比如,多少微米、多少纳米的工艺,则是决定了晶体管能做到多小。这个尺度,自然是越小越好。
4英寸晶圆厂,虽然不算是最先进,但也凑合着用。毕竟,英特尔制造8086cpu时,用的晶圆,甚至是2英寸的
当然了,8086采取的是3微米的工艺制程,所以,容纳2.9万个晶体管。
目前,国内工艺制程方面甚至没做到3微米,而是5微米。然而,5微米也是无妨的,最多的晶体管大了一些。再说,谁规定了芯片是单核心,如果单核不行,就多核。两颗不够就四颗,四颗不够就八颗,八核还不够就10颗、12颗、16核、32核、64核总是会够的
总之,晶圆厂比加工工艺更迫切。
毕竟,晶圆厂决定了产能大小,产能太少,工艺再先进也没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