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正是后汉书蔡邕列传
蔡邕,字伯喈,是华夏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音乐家、书法家,生性笃孝,自小博学多才,喜辞章、数学、天文之学,覃恩典籍,韫读六经,
蔡邕的“焦尾琴“名扬千古,关于蔡邕救琴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说法不一,
但无可争议的是,焦尾琴作为华夏四大名琴之一,那绝对是一把好琴,而作为制造出焦尾琴的蔡邕来说,也一定是一位制琴的高手
若是连焦尾琴,都无法战胜那老者的十把古琴的话,那就算是输了,黄书也认了
闲话少叙,且说随着黄书书写,这考验之地却是一阵风云变幻,与虚空之中凝聚出一个个文字,最终凝聚显化为一个人影,和一把尾部焦的古琴
随即异象消散,仅留下那写满了大字的灵纸缓缓从空中飘落,落与黄书之手
于此同时,黄书却是双目一亮,急匆匆的冲进了树林之内,很快找到了一根梧桐树,双手抚摸树干之上,用意念将自己对材质的要求传输了过去,
古琴的制作可以从三个大概念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