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焚霄传 > 四十六章 找个不灵的老道算一卦
    封霄云跟在冯倚山身后,在夜色掩护下沿着僻静的小巷七拐八拐,来到城南一处地处偏僻破败不堪的道观门前。

    封霄云抬头看这座道观,真是荒凉破败到了极点。

    大门上方连个观名牌匾都没有,所谓的大门更是连门板都没有完全是漏风的,进了门,院子里长满荒草空空荡荡,两侧院墙颓塌多半仅剩些墙基残砖,视线毫无遮拦就能透过残破倒塌的院墙直看到大殿里面。空荡荡的大殿除了几根褪色的廊柱,连个像样的供桌都没有。殿里供的神像也早就不知所踪,仅剩些蛛网残灰。

    “怪不得门上没有匾额。”封霄云心中恍然,原来这匾额早已躺在院子里。低头一看在地上斜躺着的破旧牌匾,封霄云顿时就知道这家道观为何会破败至此。

    “不灵观”三个大字赫然进入眼帘。

    你自己都说不灵了,谁还肯来花那个冤枉钱来这儿烧香求保佑,你说是吧。这道观活该破败,不冤枉。

    其实在第八大陆,百姓多崇信修者,百姓日常俗语中常称他们为道人。盖因很多修者心性淡泊厌恶红尘,修习四灵气有成之后不愿像其他修者那样建立家族雄霸一方,他们都择一福地建一观宇,一面继续清修,一面教化照拂一方百姓。久而久之,百姓就称呼这些修者为有道高人,道人这个简称也逐渐在第八大陆流传开来。这便是第八大陆各大道观的起源。

    在许多地方,百姓求雨、测问吉凶婚丧嫁娶前程退路等事,常来这些道观烧香求签。

    帝阶大成的修者皆通晓水灵气秘术,翻云布雨自然随手捏来。有的还通晓天机术,为百姓测算吉凶自然事无不准。一方百姓得修者照拂,应验之后多发心还愿,或施米面或施钱财或施劳力,供养道观扩建道观。久而久之,在第八大陆,百姓崇道之风日隆,各方道人也都过得舒适惬意。

    现如今几所名观的分号早已遍布天下,当年的开宗老祖虽皆已不在,但徒子徒孙们却将老祖的家业继承了下来。

    仅在临澜城内,就有大小观宇不下千处,其中更有几座皇家道观供奉着为皇族效命的强大修者。现如今这些道观多是只为信众炼制丹药测算吉凶前程,并不参与其他事物。

    在临澜城这些日子,封霄云见过奢豪不下王府的大观,也见过精致别雅的小坛,可似这不灵观一样破败凋零的,还是头一回见。不过话说起这个名字的那位前辈,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封霄云随冯倚山一起走进这不灵观,穿过荒芜的前院直接走进破败漏风的大殿内。

    别说,大殿虽然破败,但却盈撒着洁白的晶莹月光,整个大殿因此都笼罩在一股神秘安宁的气氛当中,还别有一种冷飕飕的感觉。

    一抬头大殿屋顶一个硕大的透明窟窿直往殿里灌夜间冷风。殿中不见一尊泥塑神像,里面反倒横七竖八躺着一大群在此过夜的乞丐,每个乞丐身下还有一床草席。有几个乞丐睡得浅,他们听到动静睁眼看到是冯倚天,还躺在地上懒洋洋伸出手向他打招呼,这几位一看就是平时与冯倚天关系不错的同事。

    封霄云恍然大悟,原来这不灵观现在是临澜城最大的一处乞丐收容中心,到了晚上,全城几乎一半以上的乞丐都来这不灵观过夜。

    穿过大殿,来到不灵观后院。别说这不灵观虽然破败,但该有的结构还都有,前院连着后院,后院还挺宽敞,与前院一样满是荒草枯叶,只是中间僻出一小块地,里面种着一点粮食和青菜。

    冯倚山带着封霄云绕着边兜一个大圈子,终于来到院落深处位于犄角旮旯里的一间小茅屋。这小茅屋也太不起眼了,一般人进入后院若是不熟悉,绝对看不到这藏在荒草深深犄角里的小茅屋。小茅屋同样也没有挡风的门板,里面一位身穿破旧麻布褐衣的老人正在静静打坐。

    这老人头顶用一根草棍权当发簪别住一头苍发,面颊消瘦,鼻若悬胆,再往下看一双手瘦得筋骨突显,赤着脚没穿鞋,蒲团下摆着一双破草鞋。

    封霄云仔细辨认几眼,就看出这蒲团和草鞋都是就地取材用院子里长满的荒草编织而成。

    仔细打量一番,封霄云在心里觉着面前这位老道实在是个有趣的人物。普天下的道观,哪个不是天天打扫的干干净净,以求来往香客能够在赏心悦目之余,多施些香火钱,也好挣个香火鼎盛。便是有隐士,也都隐居在深山老林之中,就怕被人找到。

    面前这位老道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摆着偌大一个道观不去收拾,任凭荒草疯长乞丐满院,还就地取材用院里长满的荒草编制草鞋编制草席送与那些乞丐用度。但若说他像个隐士,偏偏又身处临澜城这闹市之中,第八大陆最繁华的城市之内。

    原来这世上,还真有中隐隐于市的人。

    封霄云不知道,其实这“不灵观”在数百年前原不叫这名,曾叫“玄泰观”。当时这玄泰观中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道号“玄灵子”,一身天机术经天纬地无不通彻,所言之人事物无不中的,号称乾坤俱在一掌中。此后这玄灵子被当时那位炎夏国皇帝礼请为国师,封号“玄灵天师”,一时间尊荣无上蜚声天下。

    那时节,整个临澜城整个炎夏朝,每年不知多少人来这玄泰观烧香磕头求“玄灵天师”保佑升官生儿子发财,每年的第一注香更是要施百万银币才能得中。

    只可惜,这位玄灵子一生拿捏天机磨弄乾坤如掌中玲珑,却在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上看走了眼。

    百余年前国师玄灵子不可避免卷入几大皇子的皇位争夺之中,他依照天机选中的那位“真命天子”十三皇子虽然势力最大,最终却被今上击败,一朝身死家破。

    玄灵子下注失败成为逆党余孽,旋即从国师高位上跌落泥间,被新皇贬成妖道废去一身修为,在菜市口腰斩处死。

    当年玄灵子留下那句有名的谶语“真龙不死”最后果然应验,真龙登基为帝,他选的“假龙”却死了。玄灵子死后,这句谶语也成为炎夏朝家喻户晓的一个大笑话。

    玄灵子一死,他当年“保佑”过的那些大官,自然被新天子一扫而空。盛极一时的玄泰观也被查抄一空,上万侍从树倒猢狲散,从此香火凋零不复往昔。繁华落败一夕间,真是叫人不胜唏嘘。

    当年有一位曹姓官宦子弟,原本家室富贵之极号称“金林”曹家,家中专有一座耗资巨万修建而成华美胜似仙境的园子,他整天就在其中与一干丫鬟婆姨浑闹,以吃女子嘴上胭脂为乐。那时节,临澜城内简直所有百姓都羡慕这位公子的日子,甚至出了一批吃饱撑着闲极无聊的读书人,专门研究这位曹家公子如何奢靡度日,研究他闲暇之余做的淫词艳曲,还自成一派结社自称薨学家。从没百姓去想凭曹大人的俸禄,干一万年也修不起这么一座园子,钱哪里来的,怕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这种每天奢靡享乐的日子,也因曹公子父亲错信了玄灵子的“神机妙算”在皇位争夺中站错了队戛然而止,一夜间家道破落,家破人亡。富贵奢靡欢乐无边的天仙日子突然如水泡般破灭,一朝落得连寻常庶民都不如。咎由自取,善恶到头终有报。曹大人身为织造,每织造一套皇袍就要迫使七户中等人家沦落到家破人亡,他中饱私囊吸着无数中等人家的血才有了自家几十年的繁华奢靡,如今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也是苍天有眼,天道循环不爽。这老天爷,果然谁都没饶过,出来混总有一天要你连本带利还上,父死子继,受苦无尽。

    当年这位曹姓官宦子弟家道落魄之后气不过,用最后一点偷着藏下的余钱,找人打了一块“不灵观”的牌匾,抬到这“玄泰观”前,亲手砸了那块玄泰观牌匾,换上这不灵观的牌匾。

    围观百姓拍手叫好哄笑之余,从此也就此把这玄泰观称为不灵观。

    此事过后三十余年,这不灵观已是破败凋敝之极。不久之后周围街坊百姓突然发现,多年无人问津的的不灵观居然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位新的老道。

    周围百姓好奇之余,纷纷抱着试探性的目的来向这位新老道求签问挂,占卜凶吉。万一这又是一个“玄灵子”大家也能因为来得早,多沾点仙气不是?

    然而这位老道却古怪之极,找他算卦凡好事必然全都不灵,凡坏事必然事事应验。

    他若说你将来发财,那你且把心放在肚子里,绝对发不了财。谁家新生一个大胖小子来求他算一卦,他若说这儿子将来必有出息,那算完了,铁定是忤逆不孝败家子儿一个。若说你儿子没出息,那算准了没跑,将来必然吃喝嫖赌毫无出息的宝贝疙瘩。

    他若说某人官运亨通,不出一个月此人仕途准要出事,不是被贬就是要丢了乌纱帽。若说某官要败露,保准第二天此官就得锒铛入狱。

    一次两次,次数多了,找这老道卜过吉凶的百姓们自然被这老道气得牙根痒痒,纷纷骂他作“不灵道人”。这老道算卦不灵可人倒是随和,被人当众指着鼻子讥讽一句“不灵道爷”,还每次都乐呵呵应一声,回人一句好。

    时间久了,有好心人反觉着这位和气的破落老道有些可怜,便来劝他化些钱来,把道观修整一番,好歹靠着香火钱做套像样的新道袍穿穿,总好过现在这样饥一顿饱一顿。

    哪知这老道听罢当即呵呵一笑,摆手道:“道自在吾心,足矣。”

    这些好心人带着一副热心肠来,却讨了个没趣,真是好不窝火。从此以后,这不灵观就越发衰败,再无兴盛的迹象。

    一晃五十年过去,人们渐渐将当年那一夜腥风血雨遗忘,忘记不灵观中曾铺满一地的粘稠血迹。有大胆的乞丐开始来这破落的道观夜宿,随后越来越多,到现在这不灵观渐渐成为临澜城中乞丐的最大聚集地。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不灵道人非但没有驱赶这些乞丐,反而开始给来此夜宿的乞丐们治病。不灵道人治病方式也甚为奇特,治病之前必然先问一句:“汝悔过否?”若此人真心悔过,则无论什么重病疑难杂症哪怕你明天就要死,他皆能手到病除,院中枯草随手抓一把,熬一碗水喝下去就能治愈。若不肯悔过,不灵道人也不勉强,只是无法治愈病症,只能为此人略减些病痛。

    渐渐地,临澜城乞丐们受这位不灵道人影响,纷纷一改往日恶习,有了些善心。

    这些年来,这不灵观附近人家若是走丢了孩子,丢了什么贵重物件,来到不灵观一问,保准能从乞丐口中打听出一二重要线索。毕竟在观内夜宿的乞丐们,白天就分布在整个临澜城乞讨,自然见得许多事情。

    冯倚山在临澜城当乞丐那些日子,夜里也在这不灵观中夜宿,与这位不灵道人亲近过。故而今天有事,就回到不灵观,向不灵道人打听些消息。

    听到有人来,老道缓缓睁开双眼,双目清明深邃神光炯炯,完全不像老人的眼睛。封霄云直到这位枯瘦邋遢的老道睁开双眼,才确认这位老道不是常人。

    冯倚山一句话没说直接先跪下磕头,封霄云则拱手一礼。

    “道长,小子连夜赶来,有急事相求。”冯倚山一脸着急。

    老道脸上面无表情,既不点头答应也不摇头拒绝。

    冯倚山急忙将自己所求之事说出,急切打听一个小女娃和两个妙龄女子的下落。

    老道静静听完,什么动作也没有。封霄云却感觉到周身突然刮起一阵微风!

    老道用几乎微不可查的声音轻轻道:“谁今日曾见得一个小女娃和两个妙龄女子被人掳走或与人争斗,来与我说。”

    “这老道看着貌不惊人,没想到居然精通此等风灵气奇术!这分明是已将风灵气法则参透,能随意控制风灵气将自己所说之话传入别人耳中!”封霄云当即震惊非常,想不到在这样一处破败的道观中,居然隐着这么一位世外高人。

    这位不灵道人有这么一身本事,却几十年默默无闻隐居市井,安贫乐道,真是奇人。

    片刻之后,就见先前在前头大殿里躺着歇息的一名乞丐揉着惺忪的睡眼赤脚跑来,恭敬跪在门外磕头道:“不灵道爷,我今天在城东云梦侯府外先见一车疾驰入侯府,后又见一车在城门关闭前急急出城,车中隐有女娃哭声传出。”

    老道点点头,这乞丐说完调头回去接着睡觉。

    封霄云双手一抱拳:“多谢道长。不知道长法名为何,日后我必有重礼奉来。”

    老道闻言呵呵一笑:“休得糊弄老朽,你小子连隔夜钱都没得一个,何来重礼谢我?”

    “啊?!”封霄云被这一句话问得当即愣住,半响才反应过来这老道恐怕与自己师父有些渊源,当即问道:“道长为何知道小子师门规矩?”

    “屁的师门规矩。”刚才还一派世外高人模样的老道,突然爆出一句粗口,然后轻轻一伸手。

    凭空生出一股轻风,将封霄云腰间的聚灵天星葫芦解下,轻轻托起送到老道面前。

    老道伸出两指轻轻在小葫芦上一弹,里面立即传出黑山魔君的怒骂声:“是哪个该死的敢扰本君好梦!”

    “魔君别来无恙否?当日一别,可是多年未见。”老道双眼笑得眯成一条缝隙,调笑着与故旧寒暄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