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 世界演义 > 正文 第五章 峙峪文化
    峙峪人:大同盆地西南角朔州黑驼山。时间:bc26000年。
    遗址南北长100米,东西宽15米。该遗址以细小石制品为主要特征。峙峪遗址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器和装饰品。
    峙峪人文化是继北京新洞人文化、许家窑人文化之后,属于华北细小石器文化系统发展中重要环节的文化。其器型较小,加工精细,并有一些进步的特征。如:成型的楔形石核、斧形小石刀和石镞。这些石器标志着典型细石器雏形和复合工具的诞生。
    峙峪遗址中出土有投掷武器石核石球。随着大气环境变得干冷,周围的森林、草原植物萎缩,狩猎经济变得格外重要。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成群结队地依靠集体的力量去捕获那些硕大凶猛的食草、食肉类哺乳动物。作为捕获大型动物的石核长期被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广泛使用,不局限于峙峪人而已。
    斧形小石刀小巧精美,外形酷似斧头,用半透明水晶制成,弧形刃口宽约3厘米,两平肩之间有短柄突出,峙峪人可能把这种小石刀镶嵌在木柄或骨柄上制成复合工具来使用。这种工具具有刃口锋利、便于把握、轻便灵活等特点,充分显示了峙峪人文化的进步。
    石镞是用薄而长的燧石石片制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