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 世界演义 > 正文 第六章 伊尹之死
文字资料,并无捏造的动机。另,古本竹书纪年因为不符合儒家经义,所以在宋朝的时候散佚了,恰恰在宋朝又是相当提倡儒家理学的时期,让人心存怀疑。真假难辨,望后世学子鉴验。
    这两种说法,前者的逻辑符合儒家,后者的逻辑符合法家,而当时魏国为法家当权。当时诸子百家纷纷用上古的故事来佐证自己的学说是正确的,所以大量编造上古历史。所以当时的资料真假掺半。
    笔者由这两种说法得出几个结论:
    第一,伊尹没有杀死太甲,而放之于汤的墓地,不像是意图篡位,而摄政是真实的,但是其的权利欲望也一定很大,只是没有篡位的野心;
    第二,伊尹大权在握、且治国井井有条的情况下,即使太甲离开流放地,也不大可能得到臣民的支持,因为没有足够的威望抗衡治国三十年的宰相伊尹,所以说他攻杀伊尹似乎实力不够,贸然出击,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第三,尚书中明确提到了其复位的时间太甲三年bc1717十二月朔,提到了明确的日期,比竹书纪年清楚,所以其也有一定的根据。而竹书纪年中记载的时间为太甲七年bc1713,没有说明具体的日期,或许是亡秩了。
    由第三点再结合竹书纪年,则可以推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