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印也;印者,信也。”
传国玉玺,说到底还是个印玺。“玺”在秦以前是尊卑通用的,官、私印均可称“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镌刻皇印,宣称只有皇帝印才可称“玺”,是奉为天命的象征。因为始皇玺是用玉做的,后来又作为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所以叫“传国玉玺”。
始皇帝以后,历代帝王都以得此玺为符应,象征其“受命于天”,失去此玺之则表示“气数已尽”。
如有皇帝登大位而没有此玺,就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如此更加剧了传国玉玺的争夺。
说到传国玉玺,还得先说说和氏璧,相传“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之璧”。
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到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厉王让玉工辨识,玉工鉴定为石头,厉王大怒,于是以欺君罪断卞和左足。
后来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玉,但仍以欺君罪再断右足。
公元前690年,楚文王即位,卞和年老失双足,抱玉痛哭。文王派人去问,卞和说:“我并非因为被砍掉双脚痛哭,而是因宝玉被误认为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
文王深受感动,于是让人把璞剖开,果然是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