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准备些对联了。
赵老太太让华哥在书院附近买下来红纸,刚吃过小年的饺子,赵老太太就拿出红纸,用剪子剪出对联和横批的样子。华哥拿出学院用的毛笔和磨,开始写对子。
自从华哥去了学堂,学了几年之后,家里的对联都是他来写,有时候村子里也有人来找华哥写对子的。虽说华哥现在读书也晚,也没得功名,但是村里读书的人家真的不多,前年村子有名望的老先生也去了,就没几个能识文断字的人。去集市上找人写还是要出铜钱的,不如找华哥写上几幅,看不出好坏,挂上也挺好。
过年的剪纸一般都是年年有余、庆丰收、风调雨顺之类的,于氏跟着捡,由于纸笔金贵,赵老太太不让小孩子碰,只能远远的看着。偶尔余出来的一两个碎红纸片,几个小孩子也都和捡到宝一样的,收起来。
娟姐正是懵懵懂懂的时候,红纸片拿在手里,用口水沾湿,会有红红的颜料出来。娟姐就往指甲上抹,宝哥学样,有时候口水沾的,嘴唇弄的红红的一片。
炕头上剪纸,炕稍华哥写对联,村子的人一会来一个,找华哥写对子。
二奶奶也过来找华哥写对子,“每年这时候,华哥在家都是写对子,刚看到你院子进进出出的,就知道今年也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