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的小视频上。同理如果他错选的是c,那么也会另外跳到一段解说视频上。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我的公开课视频都比较短小。我不会和麻省理工或者哈佛商学院的课那样,非要设置成一个视频长达45分钟甚至1小时,作为一堂课。我的一堂课也许只有15分钟到20分钟,但是足够把两三个小知识点讲透彻,最后留习题,全部做对了就没必要再听。做错了那就选择性跳转到你之所以错的那部分。
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让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他们还不懂的东西上面。而不是无论他掌握到了何种程度,都得浪费时间把45分钟一堂的课从第一分钟听到最后一分钟那是在浪费学生的生命。”
从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式视频,变成根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推送,这里面的智能上升程度,可不是外行人所看到的那一星半点。
对于可汗的推演,顾莫杰立刻感受到了这个技术设想背后的巨大前景。
或许后世的网友,对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应用泛滥时代的“猜你喜欢”、“同好作品推送”之类的功能见得太多了,觉得这些都没什么难的。连某点都会推个同好,连那些专做盗版的浏览器都会打出“给的再多、不如懂我”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