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我们不是在吹牛皮,我们的发动机装在运7、安—26这样的传统机型上当然达不到颠覆性的航程,因为这两款机型的载油有限,可林工他们已经对中央翼盒技术研究,跟我们的d—40和d—50一样,都已经三年了,已经出了不少成果,至少增加一倍的载油量不成问题。”
钱强这话要是被已经离开的三位听到绝对会惊掉下巴,d—40和d—50居然在三年前就已经启动了,那核心机又是什么情况?
其实不难理解,在当初的腾飞厂时,d—20和d—30取得初步的成果后,立即就开始了d—40和d—50的预研。
只不过那个时候两个型号的指标因为材料和积累的原因没达到这么变态的程度,随着后来腾飞厂的一步步升级,成为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当初的喷气动力办公室成为腾飞航空动力厂。
为了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降低研发成本,拓展应用型号,腾飞航空动力厂在庄建业的支持和推动下,开始从具体型号,转为对核心机的攻关。
然而这话不是说说那么轻巧,没有几年来的型号研发,经验积累,想搞核心机根本不可能。
hx—4—1核心机之所以能够推进的比较顺利,那是建立在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