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使用表音文字的外国而言,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表音和表意的不同。
最典型的表音文字——英文,音和字是一样的,能读就能写。
华夏人在民国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西方拼音文字只要会说就会写,故国民识字率很高,而汉字不是会说就会写,所以一般人学习汉字很难。
乃至知识分子们开始要求对汉字进行改革,甚至要废除方块字,改用字母文字。
这不能说错,时代的局限性摆在那。
表音文字短期内好处确实多,极其方便沟通,交流和传播,乃至于同样发展出象形文字的古埃及,因为受到表音文字的冲击,放弃了已初步成型的象形体系,转头加入了表音的行列。
可表音也有缺点——太容易变了。
最典型的就是英文,居然还要被区分成丑式和央式。
明明是同一种语言,却因为口音的变化,两百年的时间,就让部分单词拼写已经渐渐发生了区分性改变。
这还是现代印刷术帮助固定的结果,在此之前的变化之迅猛可想而知。
相反,由象形文字起家的汉字就没有这样的缺点,因为文字不随口音走,变得极其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