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再现副二部的作品,如果用文字写下来的话,就应该是……”
单义伸手挥了一下,边上的屏幕立刻出现了一套公式。
““A[a3(K46D7)+b4(DT)+c5(D-DD7)+a4(K46D7)+b3(DT)]+B[d5(Dt)+e6(Dt)+c11(D-DD)]+B’[d5(Dt)+e6(Dt)+c'14(D-DD7)]”
“这个便是这一首作品写作的公式,以A段为例,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在A大段的a乐句,前三个小节为K46到D7的进行,后面这一个乐段再一次的出现,同样还是K46到D7,那么这两个乐段之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们应当用差不多的思路去理解,构建起这一首作品的骨骼。”
“后面也是一样,就比如说A乐段的c乐句,也就是D走到DD7的走向,这一个乐段在B乐段也有出现,只不过这一次从5个小节走到了14个小节,其中也有变形。”
“既然这两个乐句实际上是一样的乐思,那么我们必须要用差不多的思路去思考,与此同时并不仅仅只是我自己的思考,你还需要去启发他的思考,让他思考这两个地方的不同究竟应该怎么去诠释。”